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
近来,2025年第一季度“我国好人”提名人重庆主张人选出炉,其间一位孝子的故事打动了不少人,他便是自6岁起单独照料身患沉痾的父亲,已长达24年的文阿俊。
文阿俊和父亲。受访者供图
本年正好满30岁的文阿俊说,他现在的希望便是多赚钱,然后带父亲去大医院治病。
1995年7月,文阿俊出生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塘乡桃园村,在他6岁时,就已经成为全家的支柱,除了要管好自己的日子与学习外,还得照料病榻上的爸爸。
小小年岁,便撑起了一片天,而这一撑,到现在已有24年。
父患病母离家 家中遭受变故
6岁,是文阿俊人生的分界线——之前日子“殷实”,之后困难维生。
“我口中的‘殷实’并非咱们了解的‘赋有’,而是那时爸爸妈妈两人一同运营着咱们这个三口之家,其乐融融,为我供给了不愁吃穿的日子。”文阿俊解说说,那时,父亲承担着家中一切的重活,还做了点小生意——购入鸡蛋孵鸡崽卖。
2001年,文阿俊时年6岁,父亲文金华忽然呈现下肢无力的状况。但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,彭水的医院并未找到文金华的病因,医治更无从谈起。
文阿俊照料病重的父亲。彭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不知所措之下,文金华夫妻找到了当地的赤脚医生测验起所谓的“偏方医治”。成果可想而知,“偏方”对文金华的病况并不起任何效果。
在文阿俊的印象中,父亲是一个刚强的人。在患病初期,只需能动,他都要下地干活,能做一点是一点。
“可是下肢无力,他干不了重活,一会儿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年青的母亲身上。”文阿俊回忆说,全家的日子水平也因而扶摇直上,尔后不久,“母亲也总算脱离了家”。
“我记住是2001年阴历三月份,早上母亲说出去收鸡蛋,就再也没回来过了。”文阿俊回忆说,其时年幼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“被抛下”,也就没有太多感受,只记住父亲拖着患病的身体到外婆家寻觅过母亲。
母亲脱离后,文阿俊在学习之余开端帮着父亲干起了家务事,学着烧饭、洗衣、理发、干农活……小小男子汉逐步成了家里的顶梁柱。
“在我印象中,爷爷奶奶并没有给予咱们太多协助,或许也是由于年岁大了。”文阿俊说。父亲共6个兄妹,平常兄妹间的联络也不多,“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,也在外面打工,只需偶然春节过节的时分来看看咱们。”
当然,假如遇到自己和父亲都无法处理的难题、重活儿,文阿俊会主意向村里的街坊求助,“只需说一声,街坊们也愿意伸出援手。”文阿俊说。
父亲病重失能 冲弱“当家”
2009年,文金华的病况加剧,彻底失去了自主举动才能,瘫痪在床。时年14岁的文阿俊不得不留在家中专注照料父亲,干农活维生。
每天清晨,他都会早早起床煮饭,给瘫痪在床的父亲换上洁净的衣物,然后将他抱上轮椅,开端一天的新日子。正午,他干完农活后回家煮饭,辅佐父亲吃饭。到了晚上,他又要帮着父亲完结洗漱,再把父亲从轮椅上抱上床去。
就这样,日复一日,日日如此。
除了日常照料父亲和干农活,小小年岁的文阿俊也学会了考虑怎么赚钱保持家用。让文阿俊至今回忆深入的是,自己“当家”后的第一桶金。
“那时分我还会到山上去捡菌子卖钱。第一次我记住是捡羊肚菌,接连捡了一个月,在市场上卖了大约300块钱。”文阿俊说,关于其时的他来说,这300元的收入算得上“巨资”。当然,这笔“巨额收入”也用在了刀刃上——置办肥料等农资及日子用品。
文阿俊日常干农活。彭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“那时分真是仰慕村里面的其他孩子,有爸爸妈妈、家人的照料。放学了,家里有热腾腾的饭菜,不必忧虑日子问题。可是没办法,我的状况不一样,我不会、也从没想过抛弃父亲。”文阿俊说。
父子俩的状况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,“前面几年,每年都有乡里的作业人员到家里看望咱们,给咱们带来一些米、面、油等日子物资。2016年,政府还为咱们父子俩供给了低保。”文阿俊说,依照最低日子保证相关规定,他们每月能收取600元的低保,一年下来有7200元,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父子俩的日子。
就这样,在文阿俊自己的尽力和各方协助下,父子俩组成的小家鼓励支撑了下来。
现在希望 赚钱带父亲治病
跟着年月替换,文阿俊也长大成人,照料父亲、干农活都已称心如意。“我现在有作业,有必定收入,日子比曾经好了许多。”文阿俊满意地说。
可是父亲的病况,是小文一向忧心的作业。“病因一向未没有查明,他的病况也越来越严峻了,近两年手臂也开端呈现无力的症状。”文阿俊说,此前,父亲还能自己吃饭,现在这也成了问题。
每到吃饭的时分,文阿俊都要协助父亲找到特定的视点或姿态,以便手臂借力。“有时分他的手臂彻底无力,只能我给他喂饭。”文阿俊告知记者,他一向以来的希望,便是挣够钱带父亲去大医院治病。
2022年,在当地政府的照料下,文阿俊成为桃园村的村级交通劝导员。“咱们这儿与贵州相邻,我的作业便是劝导、监督来往的客、卡车等恪守交通规则、不要超载,安全出行等。”文阿俊说,尽管这份作业收入不高,但也是一份进项,且他每天只需要作业半响时刻,也为照料父亲供给了便利。
在作业和照料父亲之余,小文还测验开展栽培饲养工业,养了二十多群中华蜜蜂,栽培的黄精也有10多亩。一同,他使用闲暇时刻去山上寻觅“山货”、中药材等,拿到市场上售卖。
文阿俊饲养中华蜜蜂补助家用。彭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这一年来,文阿俊做起了自媒体,学着自己拍照、编排视频,经过交际渠道向更多人共享父子俩的日子状况,传递出不向命运垂头的正能量。
关于为什么能从小到大,坚持24年照料父亲的问题,文阿俊表明,自己还没细心想过,仅仅认准了一个理,“照料父亲便是我的职责,就算再难我也会一向坚持下去。”
照料好父亲之余,关于自己个人问题,眉目如画的文阿俊也有计划:假如经济条件好了,会找另一半,组成小家庭一同尽力打拼。
文阿俊的孝子故事在彭水和重庆逐步流传开来,他也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赞誉。
2012年,文阿俊被重庆市文明委、重庆市老龄委颁发2012年度重庆市“孝心儿女”荣誉称号。
2013年被重庆市慈悲总会颁发2013年“十大孝顺儿女”荣誉称号。
2024年12月,更是获评2024年第三季度“重庆好人”(孝老敬亲)的荣誉。